数字货币的小试点内侧已然开启,社会各界人士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连串的问题也相继被提及:数字货币是何时被提出的?基本的发展进程是怎样的?会对日常的支付方式产生什么影响吗?会不会对当今的货币体系产生什么影响?
从远古时期的以物易物,到贝壳、贵金属货币的相继出现,再到轻巧的替代品“纸质凭证”,接着由国家垄断发行,并以国家信用和法律做支撑的“纸币”的横空出世。而到了今天,刷卡扫码等新支付手段层出不穷,这都是货币数字化的体现。
而这一次由央行直接推出的数字货币,更是一步到位,将之前流通于现实生活中的纸币,直接转到了手机上。
我国关于数字货币的最早概念,是在2014年提出的,同期,央行成立了法定数字货币的专门研究小组,来研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能性。
2015年,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团队进一步充实力量,对国际上数字货币的发行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6年1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团队表示,将努力学习并吸取国外数字货币研究的成果和经验,争取早日推出由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2017年1月,央行在深圳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旨在研究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发展。
2018年9月,基于数字货币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央行数研所搭建了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并于深圳试点上线运营。
2019年,数字货币的进度明显加快。2月,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提出要稳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加强虚拟货币的检测处置;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透露,国务院已正式批准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
到了今年,DCEP钱包正式出现在大众视野内,央行数字货币DC/EP也开始了内部测试,首批试点机构包括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和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试点场景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消费等。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这也预示着,央行数字货币正式走近我们生活的那一天即将来临。
人们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地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而不是现金、银行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数字化的支付方式相比于实物,更加简单便捷,少了繁杂的步骤。
而央行数字货币更是将数字化支付的便捷做到了极致,进一步地顺应了现代生活中移动支付的发展潮流,减少了日常生活中现金的使用,创造出了一个更快速、安全、便捷的支付渠道。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描绘过这样的使用场景: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DC/EP的数字钱包,手机有电的情况下,连网络都不需要,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而且支付的时候,也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
穆长春还介绍道,除非你要往数字钱包充钱,或者想从数字钱包里取钱出来去理财。除此之外,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相互转账是不需要进行账户绑定的。这就意味着,DC/EP可以像纸钞一样流通。
另外,数字货币还可以实现可控的匿名。也就是说,在不触及法律的前提下,可以满足匿名支付的需求。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同时指出,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微信、支付宝只是一种支付方式。具体来讲,就是机构或个人可以不接受支付宝或微信付款,但拒绝用户使用现金或数字货币付款就是违法的。
那么,可能就会有人开始思考了,既然央行数字货币有这样那样的优点,那它会成为完全取代纸币的存在吗?
对此,董希淼认为,数字货币不可能完全取代现金,至少从目前来看,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限制。另外,由于用户习惯不同,不是所有人都习惯这种支付方式,比如,一些年纪大的人很可能就无法接受。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提出,数字货币取代纸币面临两个约束,一是使用者是否愿意用,二是技术条件能否满足。
前者的原因不再多做阐述,后者则可能出现交易支付的速度受制于技术等现象,比如,当交易数量突破一定限制时,可能会引起故障、软件崩溃等。
2019年6月18日,由全球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主导的数字货币Libra登场,旨在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
今年5月,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在小范围内开始了试点,同样受到了高度的关注,而相较于Libra币,身为主权货币的DE/CP更加完美。
Libra币负责人马库斯曾在2019年7月表示:“我相信,如果美国不引领数字货币和支付领域的创新,其他人也将会这么做,特别是中国。”
2019年10月23日,在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听证会上,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同样指出,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超过美国,部分支付基础设施领先于美国。
印度、英国、俄罗斯等央行都在研究虚拟数字货币,中国率先进入测试阶段,央行数字货币试点的正式开启,预示着我国成为第一个使用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这在世界经济史上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央行相关人员披露,D C/ E P将注重M0(现金)替代,而不是M1(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M2(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它存款),并会先将DC/EP兑换给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避免对银行贷款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的过大影响。
相比于印刷纸币,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成本较低,会不会因为超发而引发通货膨胀?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徐远认为,新的数字货币和我们以前的纸币是一比一兑换的,现在商业银行要获得数字货币,必须拿以前的货币来换,并不增加总量。这是第一步,试点的时候并不增加总量。
央行提出,考虑到前期数字货币仅限于试点,短期内不会大量发行和全面推广,货币流通速度也将保持正常水平。
2020年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答记者问的有关情况。
记者:中国央行很早就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并且已经在一些城市进行了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目前测试工作进展如何?预计何时能够正式发行?
易纲:当前,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地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人民银行较早开始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工作。2014年,成立专门团队,开始对数字货币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2017年末,经批准,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DC/EP在坚持双层运营、现金(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研发、联调测试等工作。
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未来的冬奥会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功能可用性、流程便捷性、场景适用性和风险可控性。
但目前的试点测试,还只是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性工作,并不意味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何时正式推出尚没有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