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gif
close
正在加载
对话交易员Raymond:逃离华尔街的他在上个周期捕获60倍的SOL,现在等着未来三个月的大跌抄底
互联网 · 2024-06-24 20:32:02
币界网报道:

本期嘉宾:Raymond,Mossfire Capital 合伙人

FC:今天请Raymond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其实在推特上写了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正规军,有8年投行的经验,在传统金融待了很久;第二个经手过千万级DAU的APP,我觉得其实挺不容易的;第三个我觉得你是有一套方法论的。其实我还有一个没写,我对你的性格还挺好奇的,因为我觉得咱俩挺像的,应该都比较敏感,我认为它并不利于交易。其实每期我都会有一个关于性格的探讨,因为我觉得每个人性格决定了交易策略,这个影响还挺大的。 咱们正式开始,先说说你的交易经历,你是从正规军进来,你的心路历程是什么?是什么让你进入这个行业?怎么去迈过心理门槛?

Raymond:我倒不是很确定到底要怎么定义我进入这个行业,因为我其实买币买了蛮多年,但这个买币可能跟买邮票没什么差别,我也不是很确定算不算入圈。我简单的历史是这样子,最早是投行,后来做互联网公司,在2017、2018年的时候买过币,那时候别人说这东西会涨,他是类似于一个赚钱机会被介绍的,叙事当然都可以说很多,人类未来的资金储备,诸如此类。但是在2017、2018年的时候,我当时不是特别相信这个事情,尤其是那段时间,特别是中国有很多ICO,所以每一次让我跟这个圈发生交互的时候,体验都非常的恶劣。那时候在杭州我记得酒店大堂就会有人开那种传销大会,我就觉得非常的震惊,这是什么圈呢?

我真正觉得我自己对于比特币,对于crypto赛道产生比较大的热情,开始有努力的时间和金钱的投入,是在DeFi Summer之后。DeFi Summer对我来说其实是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在那之前币圈是一个骗我钱的地方,我觉得自己是个韭菜,不是镰刀,没有胜率,不可能赚钱,所以我就走了。在那之后我发现自己有可能不是韭菜,或者是自己有一定的胜率,不敢讲不是韭菜,但至少自己有一定的胜率,就开始研究,这个是最大的本质的差别。你对这个东西有一个正面的预期值之后,你才会愿意投入时间、热情、信心、资金,一系列进去,才开始慢慢跑起来的。刚好2021、2022年市场还行,所以赚了一些钱,有了正反馈,投了更多就有更大的正反馈,就这样跑起来了。

2023年的时候,当时也非常机缘巧合,因为有朋友找我帮他们管一些钱,这个时候我就突然发现,可能币圈对我来说是一个可以做事情的地方了,这时候才算是,更全职的进入币圈,这可能是我之前的一个经历。

FC:DeFi Summer 做了什么让你觉得自己不一样?

Raymond:当时很有意思。我之前在香港做投行的业务,帮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上市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做价格发现,比如说阿里巴巴的股票是68块钱开盘,为什么不是67?为什么不是66?这个价格其实就是在你的路演的过程之中,你要建一个order book,你要有一个订单簿,类似于今天你看到的AMM的池子一样,你要画出一个这样的东西出来,最后给他确定价格,中间要考虑无数个因素,但这个就是人工做出来的,它的价格是人工去发现出来的。当时我看到AMM的时候,可能一开始还不太理解,后来突然意识到这个东西不就是把我以前的工作做掉了吗?有一个人放了50个苹果在左边,50个橘子在右边,他们两个放进这个模型就能决出高下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事情。

而且当时已经是被广泛采用了,买啥东西都能上Uniswap,我觉得对我来说那就是一个类似于GPT时刻,或者iphone时刻,我可以马上想到我之前的某个同事的某一份工作,在链上可以被某一个智能合约某一个协议取代掉,那个时候对我来说,DeFi Summer是金融的巨大的创新,这不是一个骗人的东西,这是一个对人类文明有正向影响的,是一个正和博弈,不是一个零和博弈,所以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东西值得看一看,值得花很多时间。

FC:理解。你刚才说挣钱有正反馈,就挺想知道,你挣的最多的一次和亏的最多一次分别是多少?它是不是会影响你在币圈的交易风格?

Raymond:我不觉得是我的赢和输积累了我交易风格,交易风格是从人的性格出发的,首先定我是谁,我这个人性格怎么样,喜欢什么东西,风险偏好是怎么样的,有没有赌性,还是说比较保守,这些个人特质决定了我做的交易是什么,这些具体的交易可能会被归类成某一种风格。我其实不太确定我的风格到底是哪一种,我觉得这可能不是MBTI有个选项,我不太确定要怎么去具象化这东西,但我这个人可能整体是偏保守的,所以我基本上没有怎么亏过大钱。

比如说我不了解的东西,或者我没有花很长时间研究的东西,我可能放的钱就比较少,这个钱就亏完了也没多少,当我了解的东西,我就会放比较多的钱,但同时间看的比较牢,要止损啥的,也不太容易亏特别大的钱。整体的套路还是比较偏保守方向的。我自己可能对于宏观上的一些事情会比较敏感一些,所以很多时候在一些大的方向决策上可能不太会错,这样整体仓位上就不太容易出太大的问题。

我之前可能赚的最大笔的钱其实是在GLP,我记得我好像去年夏天的时候跟你聊过一次,当时我还跟你讲过我在GLP赚钱的事情。我可能是比较保守的,喜欢看大的方向,我GLP赚的最多钱是在2022年年底11、12月份的时候,那个时候GMX很出名,我很早就买了GMX,那时候是FTX倒掉,GMX突然就变得很出名的。当时我做了这样一件事情,就我认为宏观上不太可能再有跌的可能性了,我就开始买GLP且加4倍杠杆,4倍杠杆的GLP约等于是2倍的Beta,2倍的BTC,因为它里面一半是比特币,等于是说我买了一个2倍的BTC加上当时GLP应该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年化回报,甚至百分之七八十都有,4倍加起来就是一百多到两三百这样的一个年化回报,但是中间会有一些折损就比较细节了。这个例子就是我觉得我比较确定,宏观上是会回来的,不会再有什么继续爆雷的可能性了,币安是不会倒掉的,整体判断下来,GLP等于是我一个Bate杠杆起来的表达方式,这是挣的比较多的。

还有一个倍数上比较多的可能就是Velodrome,OP上的一个DEX。说实话在2021年的时候,我在Crypto的钱没放那么多,那时候可能对游戏规则、对很多事情没有那么了解,我可能是在2022年之后,逐步把钱越放越多的,等于说我的crypto的allocation 越来越大,Velodrome也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所以钱也比较大,也赚的比较多。这些可能大概能够表达我交易风格的一些trade。

FC:刚才其实你说的特别好,就关于我是谁这个事决定你的交易风格,你的出发原点。假设一个人新进的这个行业他刚接触交易,你会建议他先怎么去拆解这些问题?比如你刚才说我是谁,我可能是一个风险厌恶型,风险厌恶型我可能会设一个止损,或者说我不做合约,你有没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让他去找到属于自己的这种交易方式或者方向?

Raymond:我觉得每个人之前的背景可能不太一样,有些人是非常传统背景性的,比如说以前做股票研究的,这些人可能先看DeFi,这是传统的人最容易看懂的一个赛道,还有些人是有明显的一些技术优势的,可能公链和Infra更能够表达这些优势,或者还有些是社区&社交媒体玩得很勤奋的这些人,Memecoin可能是更合适的。背景之后就是看风险偏好,他来这边是要翻倍的还是要翻身的,如果他是来翻倍的,可能买DeFi类型的东西都可以,但如果是要来翻身的,他买的东西就会完全不一样,他的经历遭遇也会很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可能每个人的性格,其实你看他入圈的过程,他自己会选择,你很难给他做测试说你去这里。

FC:同意,刚才你说一个是背景,一个是他自己风控的下线。还有你说的GLP,我觉得这个是比较典型的,就是懂金融的人的机会。我其实现在是放弃DeFi这个赛道的,因为它最大的风险是不可控的,这个我是不能接受的。刚才你也说到,GLP这种交易是因为你懂金融,所以你愿意去研究赛道和项目,我想问的是,你从传统金融来看,你进来的时候有没有把这些交易风格分类,或者说你有没有认为,你在过去积累的东西,在这个行业里面发现对手太弱了,原来我这么玩都能给他们打爆,这些东西你当时有没有一个思考路径?

Raymond:我觉得币圈跟传统行业很不一样,不太能说有谁来就能降维打击的,我觉得哪怕是巴菲特,索罗斯来了币圈也估计会亏一半回去。而且传统金融也分很多不同的门类,它并不是两个世界,其实你可以理解成,币圈也是金融的一部分,它只是另一类风险资产,很多人不是说比特币是三倍杠杆的纳斯达克,这个资产内部的游戏规则会不太一样,比如说有很多情绪面推动的事情。

我觉得如果说传统金融人在这边有优势,比如说做投行做金融做久的人,可能是对于美联储更加熟悉,对于整个周期的感受会更强烈,比如说他今天讲要降息要加息,这些事情我们会有一些自己的reading在里面,你去听鲍威尔讲话的时候,你大概能感觉到他可能7月降还是9月降,你会对这些事情有感觉,我觉得这是个优势。还有一个优势可能就是,对一些具体大的事件的判断可能会比较好,比如说ETF会不会通过,为什么通过?接下来资金流入是怎么样的?对这些事情我觉得可能会比较敏感,因为这个本来就是传统金融的部分,所以当传统金融跟币圈的结合的那个地方,有传统背景的人肯定会有比较好的解读。

第三个我觉得传统金融的人,在看 DeFi 赛道上都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因为DeFi本质还是finance。举个例子,我们是在2023年2月份3月份投的Pendle,那个时候Pendle只有两毛钱,因为Pendle就是一个利率掉期产品,我当时买的时候,很多人就说,你为什么要买这个东西?你是华尔街待久了吗?我们币圈的人不需要这种利率掉期的产品,但我觉得这个产品做得还不错,不像个骗子,各种东西都挺好的,为啥大家不买?那个时候我从传统金融的背景,认为Pendle是一眼可见的,这个世界需要的产品,当时Pendle还有一些竞争对手,但是 Pendle 明显做的最好。所以这个可能是优势,我们会对于一些比较深的难的产品,了解的更早更快,但这个也可能是个错误,有可能我买完之后,币圈真的就不需要,长时间没有人用这个东西,这个币涨不起来,这也是有可能的。但从大的层面上说,在客观事实的了解和接受吸纳的速度上,可能会更快一些。

FC:我想问一下Pendle,可能我就是币圈思维那个,觉得这玩意谁用太难了,太动脑子了,你不会因此觉得这个市场空间会很小吗?

Raymond:我不知道你记不记得在2022年年底的时候有个叙事叫 real yield,就是真实收益。那个时候像很多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像GMX,币安免费上的那几个项目,都是当时real yield叙事,只要有真实的收益,就表示它的收益和本金这两部分有可能拆开的。在历史背景之下,我发现了Pendle,它可以把GLP拆开,而且当时Pendle是在Arbitrum上上了GLP拆开的功能,我觉得这个很厉害。后来才出了Lido,有了LSD赛道,再后来就出了Points,有了LRT赛道,Pendle才有人用。如果当时只是停留在GLP那个层面,今天的Pendle还是很小的,所以只是说在那个时间点上,我觉得这个产品好,但还是要看这个产品有没有后续发展的可能性。

FC:我追一个问题,在广和深上面你怎么做平衡?比如巴老师说能力圈,但实际上做起来挺难的,尤其你管理一个基金,现在你怎么平衡?比如说我应该看更多赛道,还是在一个赛道看得更深?

Raymond:我觉得我个人的情况是,我平衡的不太好,我是尽可能希望又广又深。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会产生焦虑,比如说可能上个周期是DeFi的year one,大家可能研究了三四年了,都比较熟了,但可能突然出来一个新的赛道,你完全没见过的,比如说Meme就是一个完全新的赛道,AI也是完全新的赛道,这个赛道之前你没看过,没有看过二三十家公司,你怎么做投资判断呢?这时候就要重新开始补课,这其实是在市场当中看到别人涨,发现自己不太懂的情绪导致的焦虑,导致的强迫我要去做更多的功课。

但具体在开枪的时候,我觉得还是有一个判断,我懂这个东西懂得足够多,可以开这个枪了。如果我觉得还是很不懂,我可能就不开这个枪,继续研究继续看,我们自己可能还偏基本面驱动一点,还是要看的比较了解比较懂,为什么它会涨,为什么它会跌?如果是完全没感觉,那就跟赌博没差别了。

FC:理解。我们正好聊到交易策略,因为其实你们现在自己管理一个基金,可以大概说一下,你们整个基金的策略,包括你们怎么去找一个项目,判断一个项目?

Raymond:我们两个合伙人都还是属于性格上整体相对来说比较保守的,自己也比较喜欢研究东西,看一些新的东西,所以很多时候还是偏基本面驱动的,比如说我们投一个公司之前投一个币之前,白皮书、竞争对手、行业、链上数据、holder、tokenomics,这些相应的该做的功课我们基本上都会做完。之前有几期的嘉宾也提过,其实大家做的事情都非常类似,很多人就会把前1000个币拿出来选一遍,你会发现如果你用基本面(这里说的基本面是比较泛的基本面,并不是说一定是个PE/PS概念,是说这个公司整体的一个情况),你从1000个币当中筛选下来,最后可能确实只有三五十个币是值得看值得投的,那这时候在三五十个币当中做的,其实就是更是一个Alpha的判断,他的信息可能是价格或者是一些叙事的热点的变化。

我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像最近LIDO跌了很多,但是我们发现这个协议很好,结果这时候价格出现了变化,价格跌了50%,那我觉得这个有可能是开枪的机会,因为项目基本面其实本身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的,但是它价格出现了变化,就给了我们一个开枪的机会,但前提肯定是LIDO在我们的白名单上的,我们在1000个币当中发现有三五十个币可以买,LIDO是其中之一,它价格发生变化了我才开枪,肯定是这样的逻辑。

在配置上可能有一部分是贝塔,一部分是阿尔法,LIDO是属于阿尔法这个部分的,阿尔法这部分根据我们对不同token的相信程度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权重,所以最后可能是这样的一个配比。我们会喜欢尽量在一些市场比较低的时候去买东西。

FC:那什么叫低,就是相对便宜,那具体的比如说在执行的时候什么叫低呢?

Raymond:执行的时候,举个例子,如果是在牛市的状况当中,很多东西如果能跌破200天均线,我就认为是便宜的。当然这个不是说跌破200天均线那天你就要买,还是要跟当天的一些大盘的情况要相关的,但很多时候它跌破了200天均线,我觉得就是一个值得买的信号,这是第一。第二,很多时候我们会收集,从技术分析上来看,每一个币它都有一些自己的技术的pattern,他筹码的分布,所以它会趋近于一个之前很强的阻力或者是支撑的时候,这些都会是一些具体的信号告诉你这是接近便宜的,这时候你去看,赌它不会往下再跌20%了,这20%就止损,但是它如果涨回来它会涨两倍,这个是一个判断,我觉得盈亏比非常划算,那我就去买,是这样的逻辑。它有没有可能跌20%?有可能,但这时候相应的止损就会被触发,这个东西就会亏20%,你这笔就错了。

FC:我看到其实基本上就是三个方向,第一个就是基本面,第二个是宏观,第三个社区,或者说整个社区的状态。其实我想问一个关于数据的问题,你能不能举个例子,在你的交易角度上,数据到底有什么用?因为我自己的交易是,我做一个特别大的周期的波段,所以我对于短期数据的变化没有那么敏感,那你做一些比较小级别的波段的时候,这些数据到底怎么帮助你做决策?

Raymond:数据我觉得在DeFi赛道是尤其非常明显的,拿Pendle举个例子,它的TVL和它的价格就是完全成正相关曲线的。比如说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你要做一个判断是,当时EigenLayer的产品已经发了,EigenLayer的这些TVL会源源不断地涌入Pendle吗?除了EigenLayer,还有别的其他的类似于EigenLayer这么大型的东西会上到Pendle上吗?Babylon, Solana这一系列东西会有被Pendle用到的机会吗?很多时候看这些,你可能是在宏观上看一些具体的大的方向,接下来他们的数据上就会直接反映,他可能是出了一个新的池子,还是出了一个新的策略,这个部分就突然之间锁了3个亿5个亿6个亿就进去了,就非常明显,有很多人在用这个东西,这是比较透明的一种事情。

在DeFi上,比如说Perps,你可以看trading volume;看Open Interest和Lending,TVL就是一个核心指标;看Dex,就是非BTC以太坊的交易对的交易量。这些核心指标会帮你判断这个东西是不是做的挺好的,但是还没人看到。像Aerodrome,它其实是base上的一个dex,在今年Aerodrome价格涨起来之前, 它上面的volume已经涨得很快了,但它价格当时还没有反应到,这些都是一些机会。后来补涨的原因是,大家发现base还挺好的,那base还有什么好的标的呢? Aerodrome就是一个,所以大家来买进。所以总是有些这样的数据,是能够帮助你做一些判断。但同一时间也有一些情况会失效,比如说像Tranchess,它就是一个TVL一直在涨,但是币价完全不动的协议。

FC:这个原因是什么呢?

Raymond:我觉得有几个事情,第一个就是所处的生态,Aerodrome就是因为base更多人看,而Tranchess在哪条链上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第二是协议自己推广的方式和能力差别很大,Tranchess的社区讨论度就不高。

FC:说实话我们跟一些项目方聊会提前很久知道一些信息,所以你会跟项目方去聊吗?比如Pendle,你觉得你需要去跟项目方聊吗?

Raymond:我们做的是二级的基金,所以其实对我们来说,说难听点就是我今天买了明天可以卖,如果我做错决定了,我可以明天就卖掉,所以对我来说可能不像一级的基金那样,尽调的程度这么深。但同一时间,二级的币很多时候它协议的数据也比较充分了,他做的好还是不好,肯定是已经有比较多的数据能够拉出来说的,我们会尽量去见项目方,但并不是强制一定要求。我们投资决策的80%在见项目方之前就已经做了,他可能只是说,我最后去check the box,看一下这个人是不是个骗子,是不是有野心,有没有什么事情我不知道的,差不多就懂了。

FC:咱俩有一次私下聊的时候,你说关于信息优势的事儿,我记得你原话是说,这个事情我可能比别人更早知道一些“信息”,所以你现在怎么去找到这些所谓有信息优势的赛道?或者说作为一个普通的交易员,我应该怎么去做?

Raymond:很难找到一个具体的有信息优势的赛道的,这其实不太存在。很多时候可能是一个具体的case,我发现我好像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事情。举个例子,像今年年初的Ribbon,就是一个发了三四年从来没人用的一个协议,做option的。他出了一个新的协议叫Aevo,这个币后来上了币安。但当时的情况是在Aevo发出来之前,Ribbon的价格是0.5、0.6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有人在交易Aveo的Prelaunch token,当时是两块多钱,我就发现怎么这边的Ribbon是五六毛,那边的Aevo是两块多,但同一时间它的代币经济模型说得很清楚,它的币是1:1兑换的。这个其实是我们3月份比较赚钱的trade,因为在那个时间就是两个本应该1:1兑换的币中间有三四倍的差价,肯定有一个价格是错的,当然他后来上了币安这个也是我们没想到的事情,但哪怕他不上币安,这个差价的收拢至少是个一倍以上的收益,所以我觉得这些是我们发现有信息优势的。

还有我最近应该也经常跟你交流到,关于OTC的事情,因为我自己做二级的基金,很多中间商会来给我发项目的OTC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很早就知道Solana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要卖币,然后merlin、bounce OTC多少钱,这些我们都会知道。这些信息很多时候会给我们额外的一些 data point,帮助我们判断,现在它的VC已经忍不住了,希望在5亿买,在7亿卖,我就给自己心里面给这个币打了一个标签,可能在5亿的时候是一个很强的支撑,因为卖家都消失了,这些都是一些信息点。有些时候也可能这个信息给了你很多point,最后的结论是你不想买,因为发现这个项目的OTC太多了,所以他的mind set其实还是说,我能不能判断这件事情是不是只有我知道,我知道的时候是不是只有我能做,或者说这个事情目前有没有在价格上反映出来,能不能被交易,可能是这样的一系列判断,在具体的case上才能够发现,自己是有还是没有信息优势,有当然就更容易下重注。

FC:所以这个是经常困扰我的问题,要怎么判断这个信息是不是只有我知道,以及是不是这个信息未来只有可能我知道?

Raymond:我懂你的意思,之前几期的嘉宾,好几个都提到类似的一个理论,就是信息传播理论,到底我在传播链的什么地方?其实我们之前也总结过这个理论,但我们觉得这个理论不太work,因为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时间点上对每一个事情的判断,它是处在信息链条的不同地方的。举一个例子,可能今天我在A项目上是第一手信息源,但是在B项目上我可能是第七手信息源,但我还是我。每一个人在不同的项目上,不同币上他的信息层面是不一样的,所以你很难通过给人打标签,来做信息流程的判断,我觉得这是很难判断的。但是我觉得很多时候,比如说我刚才讲的一些例子,都可能是有一些客观标准的,然后就是价格上可以arbitrage的地方。有些客观信息可以被挖出来的,让你发现可能你是可以赚到多一点阿尔法的。

FC:下一个就是针对你的个性化的一个问题,因为之前你做过一个3000万 DAU的一个项目,在 Web2里面,然后你也在推特上发过,其实很多人说白了不配在互联网创业,所以我不知道你过去的经历,对于你判断web3的项目有什么帮助?我是觉得有时候可能会成为负担,因为你看谁都不爽。

Raymond:我自己个人经历,我做过产品,带过运营,除了不会写代码之外,互联网大厂里面所有职位我都做过,所以很多时候我大概看一个产品,我能够比较快的估出来,他做这个事情的复制成本和门槛有多高,我大概知道我自己来做要多少人,多久时间,这是很明确的感受,有些东西难做,有些东西很容易被复制出来,有些人很容易复刻出来,越容易被复刻的东西,就越没有门槛,越不值得买,没有排他性。

第二个可能是说我自己作为一个管过产品的人,很多时候我对于一个公司它的发展节奏也会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说我第一次跟一个项目方见面的时候,他跟我讲说他要做5件事,我看这挺好的不错,结果两个月之后还没做出来,可能从产品经理的角度说就是排期怎么没有完成,为什么会差这么远时间,到底是忙啥去了?我可能就会有这种感受,因为我知道需要多久去做这个事情,所以他没做出来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本期的作业没交齐,在我这边好扣分。

很多时候是,因为都有创业经历,所以我很多时候是大概能看到另外一个创业者他想什么东西,他需要什么东西,他短板是什么?从人的角度也会比较容易判断。我觉得这些可能都是一些过去带过大产品的经验,给我的一些宝贵的帮助。

你刚才说的第二个就是关于成见的问题,这个我觉得我还挺明显的,因为像币圈其实创新还挺少的,很多时候也都是大家做一个东西,经常就做来做去,我最讨厌这种做不同链上的相同的东西,一点原创性都没有,这种就很扣分,但实际上有些时候可能还是要尽量保持一个比较开放的心,可能时间阶段不一样了。比如说你在2020年做一个Perp Dex可能没有人用,你在2022年做其实还挺多人用的,你在2020年做Pendle ,完全没有人用,但你在2023年做其实是很多人用的。可能时间变了,空间变了,你周围的客观环境变了,当时没有PMF的东西,现在可能有了。(Web2也一样)第一次做短视频是像小咖秀秒拍这些,抖音最早的模板跟他们很像,但你不能说抖音就是另外一个小咖秀,它的客观环境变了,导致那个东西有更大的可能性成功,这个是比较明确的。

FC:我觉得这个变化很重要,但是变化怎么抓?你怎么能快速分辨这次跟上一次不一样?

Raymond:我觉得还挺难的。如果这个东西出来,我觉得以我的认知,通常情况下我不是吃第一波的人。吃第一波的人,你要对于客观环境有更加敏锐的判断,第二波是什么?是他已经出来了,且它(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比如Friend.tech,或者比如Farcaster,这是本周期新出来的一些新东西,可能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变化,生态的变化或者是资金流向变化,导致这东西可能更加work了,是哪个说不好,但我要做的事情可能是,在这个事情出来之后,尽可能的尽快的去改变我对赛道原有的成见的部分,让自己比较快能够拥抱这个东西,以一个新的心灵的心态去看它,这样会比较容易抓到第二波。

FC:我的视角是这样,我一般从“人”去看这个事情,我发现最早拥抱新东西的人是两种人,一种是“欠债”的人,第二种就是你身边那些关系很好,但你看不上的人,我觉得这两种是最容易找到Alpha也最容易miss掉的人。比如说回到2017年我从36氪出来的时候,那个时候其实我就是“欠债”的人,我对于改变所谓的阶级或者改变生活现状是最敏感的一帮人而且我创业的时候也欠过钱,那个时候我比任何人都渴望新的机会,所以(一旦有新机会)我都会冲进去,当这些人开始挣到钱的时候,我会经常盯着,比如我身边我感觉好像谁又欠着钱怎么突然就开始有钱了,我就马上去找这些人聊,你到底做了什么,尤其咱们行业里,我觉得这是一种,比如你看铭文很典型,包括大学生刚来的时候。第二种我们身边,我跟朋友也聊,有一种人经常容易miss掉,就是身边的兄弟,不是有一句话邻里无圣贤,耶稣也是木匠的儿子,类似于这种。所以当我身边的人开始创业,我的本能觉得他不行的时候,我都会去看一看,我觉得也许我的惯性会让我错失掉这个类型的Alpha。我觉得这两个是我现在通过人来去判断,这个变化出现的时候,我应该去不去抓,就单纯的分享一下。

Raymond:我觉得你这个说得很好,其实你的心态已经非常开放了,我就举铭文这个例子,当时特别的打脸。因为去年铭文出来的时候,当时我下面的一个小朋友,就开始跟我讲这种的事情,我一直都是不接受,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他差不多可能隔两周跟我讲一次,叫我去打SATS,我就没理他,之后这个小朋友拿到了,应该可能有0.5%的筹码,SATS,所以你算一下,我不知道他高点卖没卖,就很夸张的回报。

FC:所以他离职了吗?

Raymond:现在我们是朋友关系,没有雇佣关系。但是我觉得我在这个事情之后,马上就想这东西我miss掉了,我后来在20多块钱的时候又重新买了ORDI,今年符文的时候我就打了非常多符文,我觉得还行,所以当第一波出现的时候,如果你还有第二波上车的机会的时候,以一个比较清零的心态重新去上车。

再讲讲Pendle的例子,Pendle是在2毛钱买的,应该是在7毛到8毛之间卖掉的,就是他的上币安那一天卖掉的,我就觉得这个公司也就差不多了,上币安已经很厉害。但是没想到后来他又自己做很多事情,所以我自己其实后来是有一点心魔,就是我很迟都没有买Pendle,这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新的事情发生了,LRT出来了,你要embrace新的信息,把心魔戒掉,重新去买它,要不然你后面miss更多,我觉得还是人要及时改。

FC:还有最后两个关于交易策略的问题,比如说像我们这种敏感型的人,你自己现在的stop doing list里边都有什么内容?我相信你应该会想过,你怎么避免你的策略有最坏的情况发生?你做什么事情?以及我不知道你现在的交易风格或者交易策略会不会有一天失效?

Raymond:我先说下性格,我这个人性格可能波动比较大,我觉得我们两个性格可能都比较类似,不是那么完全冷静型的性格,我的partner就是一个情绪非常稳定,像机器人一样的人,所以我们两个配合的就非常好,我经常会说,不行我们一定要买了,一涨我就要去买,一跌我就要去卖,很多时候会有这种情绪表达,他就会帮我我平衡一下,把我拉回去一个点上,等于是二次确认,你真的要买吗?你真的要卖吗?我的partner对我很大的帮助。但性格其实是很难改的,我给自己定的规矩是,因为我这种比较冲动型的性格,所以我做很多交易之前,买任何东西会有比较明确的一个止损,尤其在基金层面,就个人层面可能risk tolerance稍微大一些,但是基金层面risk tolerance会更小,止损是个比较明确的一个事情。就是我认为今天跌了很多了,我去买它,结果它又跌20%,那就表示我的判断是错的,我就先停,我可以等,等到它跌到更低的时候再去买它。但一开始从单个交易的层面来说,还是要比较明确的止损。止损或者止盈其实都是有说法的,不要去赌博。赌博是啥意思?赌博是没有说法,我买个东西,接下来祈祷,观音菩萨保佑我的币会涨,这叫赌博。但如果我买一个币是有一个预期,它往上是多少往下是多少,这种会让你在长期的博弈当中,你的轮次会更多,你有更多机会去博弈,假设你整体的赢面是高于50,越长时间就赚越多钱,所以这个止损,可能对我的性格是一个比较明确的个人的指标去保证。

还有一个事情我觉得我做得非常不好,但是我也在努力的,不要跟你的仓位发生感情。币圈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很多时候大家会就是哭闹喊,一定要去买这个币,好像这个币没了世界就会崩塌一样,这就是币圈情绪面的一种反应,尤其是Memecoin,极其夸张。很多时候感觉Memecoin是你的祖坟一样的,别人不能说了。情绪极其上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还是尽量不要跟你的仓位发生感情,跌了就跌了,那就止损卖掉,它涨了那就止盈也卖掉,不要因为我相信Solana它一定到500一定到800,那我就一直拿着,你的情绪远远大过你做的理智的判断,其实就很糟糕,尤其在币圈这种波动性的情况之下,真的就两把下桌。

FC:你一般有感情怎么抽离,你用什么方法?

Raymond:这个没办法,就提醒自己不要跟他产生感情。具体的做法可以是这样子,比如说你看你们家小孩肯定是最好看的,但是你去问一个别的亲人朋友,你问我小孩好看吗?他可能就犹豫一下,你可以多带他遛一遛,问问别人,我这个币好吗?他就说,I'm not sure,这些是冷水,冷水泼一泼,可能比较不容易上头。

FC:我觉得我有一个方法,就是我看到我很多朋友公司做到最后怎么去看到真相。他们做法是,永远左右都有两列人,他习惯性的把对这个事情支持那一方和反对那一方的人的观点都收集出来,自己是一个裁判,尤其是交易所老板们,就经常会这么做,问问A也问问B,他一定要找到同意和反对的,他就踏实了。我觉得其实这种他永远把自己当裁判,永远不当运动员,是一个挺好的方法。

Raymond:对,但能够执行这个方法的人,说实话他其实已经跟这件事情没什么感情,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容易产生情感连接的人,所以他才能做这件事情。但凡是容易产生情感连接的人,你会发现同意他的人会逐渐增多,不同意他的人逐渐减少,这个团队就结构发生变化了,我觉得可能还是性格,我是那种比较容易上头的人,所以我会提醒自己不要做这件事情,但有些人可能天生很冷血,比如说我Partner,就不是容易上头的,可能他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FC:明白。所以我觉得我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身边有这么一个partner很重要,我们有一个合伙人也是这样的。我觉得还有一个我也关心的问题,就是下半场你觉得应该关注什么?我现在定义牛市上半场现在中场休息,你说下半场,你觉得应该关注什么?是什么逻辑?

Raymond:我们牛市已经中场休息了吗?

FC: 你认为现在什么阶段呢?你认为是牛前。

Raymond:我觉得还是偏早期,因为大家还是在整个非常混乱混沌的状态,包括降息的延迟,包括大选,包括现在ETF的流入,这些事情其实都是在酝酿和筹备更大的牛市,他越往后推,我对于牛市的期待越高,我是这么看这个事情的,但在中间尽量不要在这路上死了,这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可能暑假的期间,6、7、8月还是比较谨慎一些。第二我觉得从整体赛道上来看,我最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可以讨论一下,因为我们上个周期当中,其实就是L1和DeFi是明显的赛道,赛道的意思是说有好几十匹马同时跑出来,且都跑得不错,叫赛道。像当时的GameFi说实话可能就一两个奇迹,就是GMT跟Axie是奇迹,它并不是赛道,并不是很多游戏跑出来,所以我觉得这个赛道和奇迹不一样的地方。我觉得这个周期,一个是Meme,一个是AI,这是比较明显的赛道级机会,赛道是啥意思?不管你在赛道里面做啥,你都是对的,大家都喜欢,容错率高,有外部输入,别人容易接盘,这些是赛道机会。但Pendle在这个周期其实是奇迹机会,因为DeFi已经好像不是一个好的赛道了,可能已经没有什么赛道性机会了。

FC:我觉得这个定义挺有意思的,赛道和奇迹。因为我发现其实本质最终就是周期大于赛道大于单个项目,你选择单个项目其实就是找赛道的Alpha。这个事虽然我认知到了,但我发现,比如AI我上次也说过,是因为就太看基本面了,你发现啥都投不了,但实际上你随便买,AI那个赛道。其实我的标题里写,你认为可能接下来三个月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你为什么这么觉得?从宏观上来讲。还有一个就是你认为,其实你看过去降息,咱们不看具体的指标,大部分降息其实决定那一刻或者开始降的时候都是跌的,回撤而且是很严重的,当然有很多,比如就业率的问题,我不知道你这次怎么看。

Raymond:我先说真正开始降息的时候都是回撤的这个事情。你从历史数据上看,可能可以总结出这样的规律,但实际情况就是,我们这次不太一样。不太一样是因为,以前的利息可能是涨了两个点,降半个点这种,比如说你参考2007年、2015年、2018年这些降息其实都属于是比较小的降息,所以它也降不了多久时间,可能就降个半年就结束了。但是这一次的降息,我们是从5.5开始降,一路降到neutral rate最后是2的话,假设平均开一次会降25个点或者是50个点,它需要降接近两年多才能降完这些利息。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长的时间去降息,我不认为说我们会因此跌两年多,我觉得至少在降息的前半部分,比如说从5到4到3的过程之中,肯定还是相对来说流动性宽松,整体利好风险资产的一个环境,这个是我比较相信的一件事情。

第二个事情就是为什么会说未来三个月可能是比较有风险的?可能我跟市场上很多人的看法不太一样,因为我们现在预期是说,今年有两次降息,我觉得我可能没那么乐观,我认为今年可能就是一次降息,可能12月是第一次降,为什么?你从鲍威尔的角度来讲,鲍威尔一个70多岁的老人希望自己青史留名,他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我们降息了,结果美国各种经济数据太好,导致CPI回来,重新进入通胀环境,我们再加息,这个是最可怕的事情,他会直接让我们变成是1982年左右那种情况,那时候美国当时的政府是在里根前期的时候,那个时候先降息,后来发现控制不住再加息,这个会让整个经济环境出现巨大的错乱,接下来两三年时间经济会出现重大的动荡,就是不知道该涨不知道该跌的这种状况,其实很危险的。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果我是鲍威尔,我当然是希望找到非常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我们,一定要降息我才去降。这个强有力的证据有可能是非常长时间的CPI数据极好,可能不止三个月。第二个是美国出现了重大的一些 recession或者是经济一些危机,但你看美国经济现在看起来像有问题的样子吗?完全不像,所以他没有一定要降息的紧迫性,他为什么7、8、9、10、11要降呢?这是第一点。我觉得从整个大局来看,我们未来三五年的大布局来说,它对于第一次降息的要求其实很高。

第二个,11月份要进入大选了,这两个总统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是一个总统会印钱,一个总统会印非常多的钱,请问如果我们今年9月份降息或10月、11月、12月降息,新总统上任了,如果是特朗普上台,可能开始减税,可能开始做很多事情,财政政策这边有非常大的促进。那个时候它的政府是变成通胀型政府,政府在印钱,这时候联储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同的政府,不同的总统,会召唤出不同的货币政策。如果我是鲍威尔,我为啥要急着降?因为联储是一个反应的机构,社会上发生了变化,数据发生了变化,经济发生变化,我做相应的操作去对抗这个变化,他现在最难预测的反应就是,到底谁是总统?印多少钱?不同总统的降息的路径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两个都是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因此7、8、9月就不用想了,这个过程当中会伴随着什么?其实大家会想本来要7月的,怎么没有了,又8月9月,就上上下下,我觉得会宽幅震荡,在大震荡的过程当中,可能就是7月初,因为ETF又开始交易,涨一波,8月跌一波,然后越接近大选,我觉得这个牛市会更加确定。

FC:我觉得这段很精彩,这个真的是只有你有这个背景,才有这种感受。还有一个就是我想问,很多人判断ETF这个事情,为什么我一直没有卖以太坊?我的逻辑是,首先以太坊基本面没有变,我觉得去年大家买以太坊的逻辑跟今年卖以太坊的逻辑都是情绪,所以如果我是主力,这个太不符合逻辑了,基本面没变,价格这么低,说实话是一个流动性非常差的状态,就是它很容易做操作,所以一个我认为反常识的一个想法,我就不想卖,因为我觉得大概率,即使ETF不会过,以太坊也不会这么趴着。我不知道你怎么看以太坊的ETF,你认为它未来就是会跟比特币一样,还是说它有自己的风格?包括有些我的LP其实是会算,比如说像贝莱德它做ETF,他至少要达到一个什么规模对他来说才划算,他再去推算大概比特币会有一个什么规模,我不知道你怎么去看待这些事情?

Raymond:对,但是有什么规模和他自己能做到是两件事情,但确实ETF不是特别赚钱的生意,因为他那个点太小了,像木头姐他就退出了好几个ETF,就是因为这个生意其实不太好做。以太坊ETF现在已经批了,他只是等 S1批完之后交易。我觉得之后应该整体流入还是比较ok的,一个部分的流入是来自于本身的,正常的大家去作为资产配置,另外一部分包括像很多期权做空套利,要买现货的各种基金量化基金,这些也是非常大量的,我觉得相比各自的marketcap的比例来说,可能相较于比特币会少一些,但不会少特别多。我觉得这个应该还是7月份比较Bullish的一个事情。它可能带来的情况是,因为是改变了市场情绪,大家说以太坊好好,以太坊是人类未来的文明,接下来可能过了一个月发现ETF又开始out low了,这时候大家又垮下去,有可能出现这个情况,但是在前期应该是偏涨为多。

FC:挺好,我觉得今天关于交易策略这一块我们就聊到这,最后我觉得聊聊个人成长的一个问题。我还挺想了解,比如说你自己现在的交易风格,就是哪一个人对你影响比较大,或者说哪个知识内容或者哪本书,如果大家想成为你一样,他应该怎么样一个学习路径?

Raymond:我刷推特刷比较多,其实没有谁是我特别喜欢,或者是觉得都对的。你要说可能是GCR,可能大家都觉得像神一样的人物。我觉得我可能是学的比较杂,可能就不同门派的武功我都会学一学,技术面的,情绪的,基本面的,每个门派有不同的人,我可能都会看一看,不会给自己设特别明确的限制。给自己设特别明确的框架,或者是给自己打标签,不一定是特别对的事情,因为币圈的东西换的太快了,这个门派有可能三个月之后就被淘汰了,所以尽可能去学新武功,我觉得是比较重要的。

FC:新武功一般你都从哪发现的?最近看到的新武功有什么呢?

Raymond:我在推特上,我在推特上经常就是刷 timeline,收藏,我收藏了起码可能大几千条东西,谁写的很厉害的文章了,我读一读了,没读,就先码起来,这种特别多。其实很难说,比如说我最近就一直在看 meme coins,因为这不是我特别擅长的赛道。我是2023年,比较负责任的说是在链上做PEPE的LP,可能是最大的人之一,可能都没有之一,当时在Uniswap一半的池子是我的,很夸张的说,那不仅仅是我的钱了,还有那些朋友的钱。我们当时做PEPE LP的策略核心是,Delta Neutral策略,就是我们是要对冲掉的,所以整个策略是中性的,我对PEPE是零敞口的,但PEPE今年涨成这样子,那天我还看我们的钱包,现在有非常多钱了,那个0都快数不清楚。

所以可能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性格不一样。PEPE那个时候,我是把它当作一个Delta Neutral的工具来用,今天我就把它当作是一个Meme coin,我不了解他不太合适,所以我会尽可能去把所有的PEPE上的KOL也好,OG也好,所有讨论他的人,所有东西都看一遍,我觉得基本工作要去做掉。在这过程当中会发现,比如说一些Meme的trader,他的心得会比较多,技术面分析比我更加成熟,感觉看得更懂,会跟一些币安上前10名的trader(交流),我觉得还都挺有帮助的。每个人说都不太一样,反正你是能大概听到就市场上的声音,听到不同门派的一些推论的方法,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这些会整体形成一个大的非结构化的信息,帮助我形成一个个人的主观判断,它可能并不是一个单点信息给我影响。

FC:我觉得这个挺有意思,就是关于学习方法,假设一个新的赛道出现,你有什么快速的方法,能够让自己对赛道了解且能够做一个交易决策,学习路径是什么?我觉得你肯定有一套方法论。刚才你说到去找到最好的人,还有吗?

Raymond:我举个例子,如果今天有个人跟我讲说AI赛道是新赛道,我啥也不知道,我可能做的事情,我会先去coingecko上把AI赛道的币拉出来,可能前30名都看一遍,该关注的关注,该学习的白皮书要读的读,基础的功课都会做完,累计可能花个一两百个小时,应该对于这个赛道就会有比较粗浅的认知了。这时候你眼睛闭上把书扔掉,你想一想你还记得住什么东西,哪些东西可能比较关键,谁是谁的爸爸,谁是谁的儿子,这个地图怎么画,你就想象把这书扔掉之后,重新给你一张白纸,你写出来是什么东西,那些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在这过程中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再研究再看,我觉得基本上一两百个小时,应该都是能够对一个赛道比较清楚的基础认知。

FC:其实我觉得刚才你说闭眼这个过程特别重要,有本书叫《10倍比2倍更容易》,这本书其实我没怎么看内容,但我觉得这个标题本身就很牛逼,我自己跟团队复盘的时候,你回头看,一年其实基本上你做一两个重要决策够了,比如说选什么赛道,比如说什么时候买,基本上就这两个事儿。包括你说看完这个事儿,其实最重要的不是你去看,我相信咱俩这种,经常会收藏一堆,但实际上我有时候回头想,我今天就记住哪个是我必须要看的,比如说一会我就要去看0xscope创始人的分享,我觉得太赞了,下一期我会邀请他,因为我工具这块确实不行,所以我觉得本身这个动作可能就决定了你,真正能够记住什么和什么对你最重要,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用的。下面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你推荐一本书或者推荐一个人,大家可以去看看,对你有帮助的。

Raymond:我觉得可能我会推荐一本,其实我自己还没有完全看完的书,这本书是Michael Lewis写的,Going Infinite,讲SBF自传性的那本书,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里面讲的事情是SBF从小到大长大的过程,以及他的创立FTX的过程,在这过程当中,其实你是去感受另外一个人的性格,因为那个人的性格导致了他在童年的时候做了选择,又在中学的时候做了选择,一个个选择通往另外一个选择。其实你每一个选择是让自己的人生很多时候是变窄的,并不是变宽,比如说你选了学数学和选了学语文,就可能让你的人生减了一半,在不断的选择当中,你是细化到自己计划要做这件事情,但他的选择其实是一以贯之的,所以我觉得性格还是挺有意思的,我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看一个币圈上个周期的大佬的性格发展过程,还挺好玩的,而且我觉得对我自己的一些交易方法论,包括看事情的一些角度也会不太一样,这本书还蛮推荐的。

FC:感谢。我上次见到Sam其实还是在2018、2019年是在深圳,这太魔幻了,当时他们还在深圳办一个after party,这个挺有意思。我最后推荐大家听一下Raymond的有一个博客,叫火星移民指南,最新一期是Raymond跟我另外一个合伙人Eraser聊他以前在非洲做投资,挺有意思。我们今天就到这里。

s_logo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