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界网报道:以太坊可能主导机构级复杂金融场景,而 Solana 在纯消费级场景中具有更大优势。
活跃用户数据来看,以太坊生态数据,主网的日活基本维持在 40 万 -50 万。Layer2 来看,Base 占据绝大部分,约 150 万日活。Immutable 约 30 万,Arbitrum 约 26 万,OP 约 9 万。所有数据与主网相加,不到 300 万日活。Solana 的数据,2024 年开始大幅增长,典型的找到了保龄球道,呈现 S 形增长。现在日活维持在 500 万左右。从日活数据来看,Solana 的数据已经超过了以太坊生态,即 500 万对 300 万。
近期看待包括 PENGU 在 Solana 上发币,DePin 项目和 AI Agent 都更倾向于在 Solana 发行资产,而资产的发行又会带动 DEX 交易量上涨,这一点可以参考主流 DEX 数据对比。关于该数据几个统计平台略有差异,但不影响分析,以 defillama 为例,可以看到交易量上以太坊生态和 Solana 生态基本处于相等的水平。而费用方面则 Solana 更占优,主要是 meme 交易用户对高手续费更不敏感。
以下是近期 24 小时收入数据的项目排行,可以看到除了稳定币 Tether 和 Circle,其余的均以 Solana 生态为主,这个数据可以看做一个昂贵的信号,代表用户对产品的付费意愿。可以看到 Solana 生态的项目明显更受欢迎。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公链本身的收入反而并不是最高的,例如 Solana 、Ethereum 和 Tron 都低于链上的主流应用,这一点是关于胖协议还是胖应用的争论,但目前来看,似乎应用对价值的捕获更强。原因可能在于当前每条链的应用基本都由少数应用垄断,如果生态发展到更庞大,这种现象应该会减弱。
富达数字货币 2025 年展望报告中也对以太坊和 Solana 做了对比。文章指出:Rollup-Centric 路线图旨在扩展以太坊,同时保持 Layer 1 区块链的易用性。尽管 Deneb-Cancun 升级后 Layer 1 的费用显著降低,但团队依然认为,尽管短期内 Blob 市场的收入可能无法弥补升级带来的收入下降,从长远来看,这种变化将带来积极的网络效应。Layer 2 与以太坊之间的关系是互利共生的,Layer 2 通过提供低成本的交易执行和进一步拓展 ETH,从以太坊中获益。
以上考虑的是日活 500 万时的情况,当需要考虑的是日活如果达到 5000 万、5 个亿时,谁更有机会?鉴于两者不同的特性,在 5 亿日活的规模下,两个生态可能呈现”分工合作”态势:Solana 更可能成为消费级应用的主要承载层,特别是在游戏、社交和支付等高频低价值交易场景。以太坊(及其 L2 生态)则可能主导机构级服务、复杂金融应用等高价值交易场景。综合来看,Solana 在纯消费级场景可能具有更大优势,这源于其类 Web2 的用户体验和高性能特性。但从长期生态健康度和安全性考虑,以太坊生态凭借其模块化架构和成熟的基础设施,在支撑大规模采用方面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最理想的发展路径可能是两个生态在各自优势领域共同发展,共同推动 Web3 的大规模采用。当然如果市场增长 100 倍,ETH 捕获价值应该会少于 100 倍,其中大量的价值会被 layer2 以及上层应用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