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B Kuai.Dong
近期币安终于迎来了,第一个 DeSci 项目。很多老人应该对它都有些印象,那就是 BIO 协议。从 18 年至今,团队不断在生物科学进行建设,期间也陆续合作推出新的项目,如 URO 和 RIF。
从最早的 Molecule,到如今的 BIO,7 年过去了,除了外界已知是币安投资的以外,它究竟如何?
本篇为此进行梳理。
BIO 的创办人是圈内早期的 OG,他最早在私募领域做投资分析,在 16 年接触了以太坊后,从南非开始做开发者社区来步道以太坊,期间获得了相关组织的资助。
而后,他进入到 Consensys,担任业务发展总监,在 18 年的时候创办了 Molecule,也就是 BIO 的前身和关联公司。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最初 Molecule 想尝试建设一套 IP 交易平台,通过将生物制药、研究公司的专利 IP,进行代币化,来搭建自己的专利代币交易所。
而后,在更多外界 VC 加入,和市场叙事发生变化后,其开始往基础设施、募资平台和商业资助上进行发力。
在今年 9 月,Solana 基金会向 Molecule 提供了捐赠,最终构建了 Pump Science 发射平台,确保实验人员可通过 MEME 发射,来为想法进行募资。
目前平台已发射了立放霉素 URO 和尿石素 RIF,都是 Solana 上的 Meme 神盘。
除此之外,BIO 也打算将项目,扩展至 Solana 生态,以部署 BIO 代币、建立跨链桥、做相关的基础设施,整个 Molecule 系统,也从以太坊陆续正在向 Solana 迁移。
这背后,可能离不开 Solana 基金会的持续支持。
在内部关系上,Molecule 更像是 BIO 母公司的角色,在 BIO 本次的代币白皮书中,有 17.6% 的代币总量,被归属为 Molecule 基金会和相关投资人。
部分也被归属到了 VitaDAO 和 VITA IPT 的持有者,以回应社区,关于团队不断发新币的争议。
在市值预估上,BIO 的路径,让人想起了 CHZ,它曾经通过与各球队合作,不断发行新的粉丝代币,使其成为一个 IP 交易和粉丝经济的平台,而 BIO 则是通过以科学资助的形式,来与科学家合作推出 DAO 代币。
目前 BIO 计划 25 年初,启动 15 - 20 个 DAO 组织。因此首发市值会偏高,市场也会有新币预期。
但 BIO,当前也有不少社区质疑声,例如内部项目过多,彼此间的赋能和关系比较混乱。同时,过多的资助和相关 DAO 代币的发射,可能会稀释原有流通代币的价值,如 URO、RIF 和 VITA。
让人不免想起,辉煌时期,疯狂投资和造项目的 Animoca。
毕竟有称赞也会有质疑,以上是对 BIO 和 Molecule,还有相关项目的一次简要梳理。
本次 DeSci 的热潮,其实离不开 CZ 和 Solana 基金会,两家顶力的支持,它们推动了人们对该叙事的发现,市场即将迈入一月行情,在这密集的发币季,对币价来说将是一次大考。
希望这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