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币最早出现于2011年底。与后来的声名大噪不同,在诞生初期,其知名度并不高,以至于连创始人的弟弟——也就是李启元的中国都没有选择第一时间上这个项目,它最初主要是在包括Mt.gox和BTC-e这样的国外平台上流通。
毕竟,和当时很多的山寨币一样,莱特币虽然存在一些技术亮点,但其基础主要还是建立在比特币之上的,比如:
1、比特币每10分钟产生一个区块,而莱特币每2.5分钟产生一个区块。这意味着莱特币具有更快的交易确认效率,比特币转账有时需要1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到账,但莱特币一般只需要20分钟以内即可确认。
2、由于莱特币的确认速度是比特币的4倍,而每一个区块的奖励和比特币一样,因此货币总额也是比特币的4倍,为8400万个莱特币,相比比特币产量更高。
3、莱特币采用script加密算法,相比比特币采用SHA256加密算法来说,莱特币LTC的计算量要略低于比特币,开采更加容易,也更加适合显卡(GPU)进行运算。
实事求是的说,尽管存在一些微创新,但在当时山寨币遍地走的情况下,莱特币其实并不能称得上是特别亮眼,其价格也始终徘徊于1~5元之间,“横盘小王子”名号便是由此得来。
然而,2013年的牛市改变了这一切——随着比特币触及1000美元的高点,各路热钱纷纷杀入币圈,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面临着现在投资者同样彷徨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比特币的价格“太高”,盘子太大,未来收益率恐怕比较有限。怎么办?
就在这个时候,数字货币社区里突然传出了一个口号:“比特金、莱特银。”这句话在无形间给了很多初出茅庐的投资者一个心理暗示——那就是莱特币在市场上是仅次于比特币的投资标的,正如白银在贵金属市场上是仅次于黄金的投资标的一样。此言一出,业内炸锅。
由于在此之前,人们对比特币主要的定位是“中心化法定货币的去中心化挑战者”,而很少有人会将其看作对冲风险的保值资产、也就是“数字贵金属”,因此在一些老币圈人看来,所谓“比特金、莱特银”的说法根本就不成立。甚至有比特神教的成员直接放话,称“莱特币的长期价格等于零”。
然而,正所谓“坏名声>没名声”。就在业内还在为这句莫名其妙的口号的合理性争论不休时,在“莱特银”口号的吸引下,不明就里而又急不可耐的游资们早已不管三七二十一,拍马直冲莱特币而去,在其买买买之下,莱特币连续冲破了1美元、10元、甚至是100元的压力位,短短一年,狂翻60余倍,稳稳坐住币市市值老二的位置,吸足了外界的眼球。
各路交易所见状高呼“真香”,遂纷纷开始将莱特币作为仅次于比特币的标配而上架,莱特币就此成功跻身主流币之列。
图:在2013年底的牛市当中,莱特币的价格在一个多月内,从1.7美元冲至52美元,翻了30番。
2月份开始,莱特币的市值就从原先的第7位左右上升到了第4位,超过了BCH,也超过了EOS。
要知道,市值前十的数字货币,排名哪怕前进一位都是值得关注的。(此处引用@区块链威廉 关于市值排名颠覆的逻辑)
熊市大家都呼吁囤币,那么到底该囤什么?你得到的答案可能是“投资市值排名前十的数字货币”。
下图是2013~2018六年间市值前十的数字货币。除去比特币,图上最显眼的就是瑞波和莱特币。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的创世区块诞生,距今已经超过10年。
2011年10月7日,莱特币的创世区块诞生,距今已经超过7年。
从时间的维度来看,莱特币也是币圈的常青树了。引用《反脆弱》的金句:
存在时间越长的东西,就越可能存在更长的时间。
总之,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活得久且活得好,在数字货币的世界里,并不容易。
莱特币是一个很老牌的数字货币,当前市值排名第四,今年以来价格涨幅也很大,但我个人感觉,很多人都看不上莱特币,质疑声不断。
质疑一:去年笑来老师在录音中就怼过莱特币,大意是说莱特币只靠“比特金莱特银”的口号忽悠到了今天。
补充说明:笑来老师在录音门中不仅仅diss了莱特币,还有瑞波和,总之攻击面挺广的,是否被他骂傻逼的都没有价值呢?其次,当年这句口号的完整版是“比特金莱特银无限铜”,而现在的“无限铜”在哪里呢?
质疑二:莱特币就是山寨币,仅仅修改了几行代码的山寨币
补充说明:确实如此,莱特币就是克隆了比特币的源代码,然后略作修改,美其名曰“是为了改善比特币的性能”。主要区别是三点:莱特币总量是8400万枚,是比特币的4倍;莱特币出块速度约2.5分钟,是比特币的的4倍左右;莱特币的算法是Scrypt,比特币采用SHA256,总之都是POW共识机制但是算法不同。虽说是山寨币,可莱特币也是最成功的的山寨币,在当初众多山寨币之中脱颖而出难道就没有一点实力?
质疑三:2017年12月,李启威宣布已经清仓莱特币,创始人高位套现,引发了信任危机
补充说明:有人怀疑是李启威恶意做空,不过他自己申明持有莱特币和评论它存在利益冲突,不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利益绑架。孰是孰非不能辨,如果只看结果,那就是他高位清仓之后,数字货币迎来寒冬,莱特币跌幅高达90%以上,他也背负了很多的骂名。
质疑四:3月初,Elecctric Capital报告指出莱特币的每月开发人员从40人下降到了3人
补充说明:报告原文:
部分翻译:
虽然前面列举了很多质疑,但我们还是应该客观一点来看看莱特币的价值。
我们现在谈论的数字货币或者区块链离真正的落地还非常遥远,所以这里我们谈论价值,从一个特殊角度出发,那就是莱特币之于比特币的价值。
2017年5月10日,莱特币激活隔离见证,稳定运行三个月之后,比特币在2017年8月也启动了隔离见证。17年11月在莱特币主网启用闪电网络,2018年3月比特币才上线闪电网络。最近,国内的钱包方都在积极跟进闪电网络的落地,虎符、比特派、币信都已经支持了闪电网络。
隔离验证和闪电网络对于比特币而言,是两项很重要的技术创新。而莱特币在这中间充当了“先行者”的角色,相当于新技术的试验田。先在莱特币上验证可能性,如果稳定可行,那再挪到比特币上运行。
还有今年初李启威宣布计划在莱特币升级中引入 MimbleWimble 隐私协议,这个协议也是此前相当火爆的匿名币项目 Grin 和 Beam 的核心协议。
如果莱特币可以实现 MimbleWimble 协议,这就会大大提高莱特币的隐私性。而如果莱特币能测试成功,未来可能也有机会被部署在比特币上面。
从隔离见证到闪电网络,再到 MimbleWimble 协议,我们看到莱特币并不是全无技术的,担当“比特币测试网”的价值不容忽视。
减半推动价格上涨——这基本是币圈的共识了,比特币如此,莱特币也如此。(不过减半和价格是无法直接挂钩的,逻辑上无法推理,大家更多的是根据历史数据形成的共识)
莱特币历史上有过一次减半:2015年8月28减半,行情5月22发动,提前84天,结束于7月9号,持续58日。从9元到55元,35以上的价格只维持了3天,然后迅速暴跌到25。
莱特币最近的一次减产时间为2019年8月7日,减半前后行情会如何变化还是很有看头的,大家可以保持关注,毕竟这也是今年的大热点,而且莱特币的减半行情或多或少也会成为大家对于比特币减半行情的参考。
上面讲了一大堆,你一定会问了:金马你分析了一大堆,给我们一个结论吧,到底是买还是不买呢?
这个问题是最关键的,但也是最难的,因为建议别人投资这件事情就是有百害无一利的事情,赚了钱也不会分我钱,但是亏了钱一定会来骂我(有一位山东大姐因为看我文章买 EOS 亏钱了,她说要来上海杀了我)。
所以我只能和稀泥了,在币圈中,如果你想给别人一个投资建议但又不想承担责任,你就可以和稀泥,和稀泥是有套路的,我今天就教给你,你可以这么建议大家:控制比例,去定投。明眼人看到这句话,就知道这句话就是一句废话了。
看一个人的投资建议是否靠谱,先看看他自己怎么做,这才靠谱呢,我也很真诚的告诉大家,我自己手里没有多少莱特币的,将来买也不会买太多的,所以你知道我的态度了。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正常读者的话,你就知道我今天分析的结论是:莱特币是一个靠谱的数字资产,也会存在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