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搞不清楚分叉到底是个什么鬼,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些比特币分叉的基础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有一个理性的认知。
1,从技术的角度,是因为比特币在创造出来的时候,区块链一个区块的大小上限是1M,那么随着比特币交易日渐活跃,这个区块限制已经成为瓶颈,下图是历史上,区块内容的字节数曲线。可见,进入2017年之后,几乎一直在极限附近挣扎。那么如果达到极限会怎样呢?必然会造成交易拥堵,因为你的交易可能因为这个区块数据已经满了而进不了块儿,那么就得不到确认,由于持续拥堵,如果你的交易费给太少,可能永远都得不到确认。那为什么不提升这个限制呢?这不是顺理成章的么?为啥还要闹分叉呢?这里先按下,后面会解释。
2,从人文角度,本次硬分叉,其实是矿工集团跟比特币CORE开发者社区的一次博弈。双方各有各的立场,而且从纯理论层面,都是完整的。这里也先按下,后面再解释。
比特币扩容问题其实由来已久,早在2015年6月开始,整个比特币社区就陆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扩容方案,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BIP100:由矿工们进行投票,将新的区块建议上限值写在Coinbase交易中,新的值在当前的基础上有20%上下浮动空间。全网80%的算力参与,即可激活新的大小。
BIP101:自2016年起,立即提升限制到8M,然后每两年翻番,并持续至2036年,届时一个区块体积上限为8.2G。
BIP102:体积限制一次性从1M提升到2M。
BIP103:每个特定周期增长4.4%,折合年增长率为17.7%,直至2063年7月,届时体积上限约为1.4G。
BIP109:体积限制一次性从1M提升到2M,但是需要全网75%算力激活。
BIP248:2016年将体积提升到2M,2018年提升到4M,2020年提升到8M。
同志们,这还只是有代表性的方案,其它乱七八糟的方案更多,但是这些方案归根结底,基本可以分为两类:长期派和短期派。长期派比较理想化,希望把上限一次性到位,后面就不用变了,省得总分叉,总折腾吃瓜群众们,比如BIP101和BIP103。而短期派则认为,未来不可预测,固定的规则太暴力,甚至没有意义,不如边走边看,先把眼前问题解决了,典型如BIP100方案。但是由于BIP100细则太复杂,投票过程繁琐,后简化为BIP102和BIP109。至于BIP248,算是一种折中方案吧。
这些方案从2015年6月一直讨论到2015年底,长期派基本完败,2015年12月,比特币香港扩容会议由 Pieter Wuille 提出了隔离见证,扩容问题简化为仅剩下升级到2M的方案,但是关于具体的实施时间,依然争论不休.......
好的,到这里,历史故事讲完,让我们回到开篇的问题:既然区块体积不够用了,就扩容哈,到底有啥好纠结的,还搞的这么复杂,而且搞这么久?
因为,冒然增加区块上限,短期内是解决了拥堵问题,但有可能会让整个比特币生态变得更糟糕!
1,从技术角度,如果一旦开了提升区块体积这个口子,以后是不是一旦拥堵就继续提升上限呢?BIP101和103都希望把区块大小限制设置超过1G,这个有点夸张了,先假定一个区块30M上限吧,我们推演计算一下:现在1M,一个月的区块总体积已经是4G,如果是30M,那么一个月的区块总体积就是120G,一年则是1.5T左右。首先30M左右的块儿,就已经对网速有一定的要求了,而1.5T的数据,就更夸张了,一些小的比特币节点的硬盘容量可能都没这么大,而基于1.5T原始区块数据的区块链浏览器、钱包服务商等,则可能要膨胀到10倍以上,达到15T,对当前的硬盘和数据库系统,都是重大考验!注意,这还只是按照不增长的情况下,一年的数据!所以,扩容2M是不是能解决现在的问题?可以的!但是未来总有一天,我们还是会面临扩容到极限的问题,今天面临的纠结,到时候还是要面对!
2,从人文角度,区块扩容的越大,节点带宽、矿机配置、挖矿成本和准入门槛的要求就会越高,这势必会造成矿池算力更加集中!目前全球前五大矿池的总算力占到60%以上,已经超过51%,如果算力继续集中下去,比特币这场去中心化的伟大实践,其最核心的意义,将会受到严重的挑战!“这个世界上,真正能搞死比特币的,只有比特币自己”,这话从两个层面理解,都很有道理:一个层面是,如果比特币是客观规律,则其它人为影响都可以无视;而如果不是客观规律,比特币最终自己就会把自己玩死!
数据来源:https://btc.com/stats/pool
文章到这里,我们貌似进入一个死循环,不扩容就拥堵,扩容吧,扩到多少是个头?而且还有造成比特币中心化的风险!其实当我们有这个困惑的时候,我们离真相就近多了,因为真实的世界从来都不是完美的,我们一直都需要取舍和平衡。文章开头那种“体积不够就扩容啊”的想法是不是就显得太简单、太完美、太不真实了呢?
其实,只要比特币符合客观规律,方法肯定总比问题多,有没有不扩容,就能解决拥堵的办法呢?有的,于是“闪电网络”的概念出现了。
闪电网络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大数据和智能算法,判定一些小额的、高频的、经常互相往来的账户为可信交易对象,给它们建立一个附生在比特币主网络之外的便捷网络。他们可以提前预存一些BTC进入闪电网络,然后平时的小额交易可以直接走闪电网络,而比特币主网络,只需要最终确认即可。
如果将来真的坚持1M不扩容,那么比特币主网络区块将会非常昂贵,只能承担那些高价值的,有能力支付高昂手续费的交易请求,普通的交易,就算进入主网络,都没矿工会服务于你。比特币主网络,最终会演变成一个世界清算系统,主要用于大额清算,普通的小额支付再跟主网络无关。普通人的小额交易,只能进闪电网络这类附生网络。
这一方案乍听上去是不是也很完美?然而完美的东西必然不靠谱!目前闪电网络的问题主要有四点:
1,技术上,智能算法还不完善,经常会出现可信判断失误的问题,这样会造成小额交易被迫进主网络然后堵住。
2,从用户体验方面,闪电网络需要用户预存BTC进来,而闪电网络服务商,需要高额保障金以维持资金周转安全,这对用户和闪电网络服务商,都是有风险和成本的。
3,如果真的选择这个解决方案,以后肯定会出现各种类似闪电网络的,比特币界的支付宝们,来满足各种生活中的小额转账和消费。而这个行业,正常逻辑下,必然会成为一个寡头行业,因为用户一般都习惯于只用他们认为最牛的那个支付服务商,而最牛的那个服务商,一般也能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这将活生生又培养一个新的中心化势力出来。
4,这点对矿工最要命,大量小额交易都进闪电网络,矿工势必要损失大量交易费收益啊!
那最终怎么办呢?问题还是要解决的啊?每当面对这种大势判断的时候,我都会祭出我的平衡哲学观,用这个终极大杀器我会这么来看比特币的分叉问题:
1,堵的问题要不要解决,肯定要,因为现在太堵了,我们要向更快的方向拉一拉。
2,扩容方案不能无节制进行,因为扩容会让矿池更加中心化,矿池已经太中心化了,必须进行平衡。
3,现在比特币底层是不是太去中心了化了?我觉得是的,比特币底层整套设计就是完全去中心化的,这肯定不靠谱,应该有越来越多的中心化功能来辅助,保障整个比特币体系不会走极端,太过去中心化。所以闪电网络就很合适,将来会跟现在的矿池、CORE研发组,比特会基金,交易所等几大势力一起,成为一个很好的中心化辅助。而且由于闪电网络毕竟是附生交易,再中心化,也动不了主链去中心化的基础。
写到这里,按照全文逻辑,不得不跳个大神了,这次比特币硬分叉,理论上更应该是1M获胜,就是不扩容!如若不然,那么未来针对这次分叉,还要再分叉,以解决这次扩容必然会导致的,更严重的遗留问题。
那么如果1M获胜,这次分叉出来的2M版本B2X币何去何从呢?这个连跳大神我都不敢跳了。不过说白了,B2X就是为了解决比特币区块小的问题而分叉出来的币种,比特币历史上分叉的币种多了,比如曾经宣称要解决区块确认周期太长而分叉的彩色币,宣称要解决匿名性问题而分叉的零币,宣称要解决算力浪费问题而分叉的素数币等等。注意,这些币都是从比特币分叉出来的,不是克隆比特币代码重新创造的哦。这些币跟B2X如出一辙的都是要解决比特币的某个看似“致命”的问题。然而比较囧的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成功证明,他的设计是比中本聪更优秀的。这些币种最终的宿命也不同,素数币因为寻找素数的工作量证明成本越来越高,最终玩不下去了,而零币现在币价至少还有七八十呢。
这次唯一的不同是,分叉是被逼的,因为区块确实满了,不解决不行,而之前那些币,都是自以为聪明的人的主动优化而已。
扩容问题箭在弦上,矿工和CORE开发者都希望箭射向自己的靶心,CORE的靶心是去中心化理念和信仰,附带一点利益;矿工的靶心是现实和利益,附带一点信仰。一场伟大的革命一般都是发源于信仰,而最终平衡于利益,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这场革命到什么程度了?天枰该往哪放倾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