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做韭菜,投资区块链前,如何评估风险?

互联网 2018-02-27 11:20:05

文/金九链

昨晚去菜市场买菜,听见两个大妈在谈论区块链。让我震惊的是,拎着塑料袋不起眼的老太太,竟敢几十万几十万的投资。毫不夸张,如果全民投资区块链,意味着泡沫即将到来。

我看了一眼,大妈塑料袋里拎着的是韭菜。于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大妈,您买区块链,不怕被骗吗?

被骗?

大妈白了我一眼,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辛苦一年能买套房么?

我立刻说,别说一年,一年半也买不来。

大妈于是乐了,扬扬得意地给我介绍区块链。她摆事实讲道理,还列举了隔壁老王头儿因为买比特币而一夜暴富,抛弃糟糠之妻迎取18岁嫩模的“励志故事”。最后还神秘地掏出手机给我展示一个二维码,说这是他们的内部群,看在和我有缘的份儿上,可以拉我入群。

我问大妈,到底什么是区块链呀?

大妈说,谁投资,谁就是区块,前面的区块售价便宜,但是值钱,后面的区块售价贵,但没有前面的值钱,所以你趁早买,大妈保你能买到前面的区块,没准儿几天就能买套房呢!

我假装扫描一下,然后立刻逃之夭夭。这是我从事区块链研究以来,听到的关于区块链最离谱的定义。

老人被骗,不是新鲜事儿。年轻人被骗,也不是新鲜事儿。但是韭菜一茬一茬又一茬,永远收割不完。为什么?一是内心的欲望,一是永远认为自己后面还有接盘侠。

因此我写这篇文章,想让投资者们清醒清醒,在投资区块链之前,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清楚自己是投资人还是投资者?

很显然,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99.9%的几率不可能是投资人。投资人与投资者不同。一字之差,差别巨大。投资人是项目团队的幕后,他投资了区块链团队,因此拥有话语权和很大份额的代币。而投资者不过是在发行前以低于发行价的价位购买,等发行后用差价赚钱。投资者没有话语权,无法主动抗击风险。

现在发行代币的成本巨大,交易所进场费水涨船高。因此代币发行后是涨是跌,风险极大。如果团队中持有份额较大的员工抛售,那么价格必然下跌,于是投资者就成了韭菜。如果团队不急于变现,韭菜们口口相传,那么后入场的韭菜则被先入场的韭菜收割。

2)项目团队在哪儿注册的,是否是公司?

要查询项目团队是在哪儿注册的公司,境内的还是境外的,注册地是哪儿。有些团队,连公司都没注册,就发行代币,这样的风险就特别大。

3)公司的经营业务是否在合法范围内?

仔细阅读白皮书,研究该白皮书中介绍的项目是否在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内。比如一个区块链+教育的项目,经过工商查询,得知公司的业务是做保健品的。这样的“跨界”,谁能保障你的权益?

4)交易所信用等级、安全级别如何?

常常有交易所被黑客入侵几百万几千万代币丢失的报道,也有很多交易所玩失踪。对于信用等级低、不安全的交易所,尽量不要去交易。

5)稀缺性如何?

比特币是开源的,下载源代码改个参数(名称、总发行量、挖矿难度等),编译成可执行文件后,就变成山寨币。如此低成本造币,稀缺性在哪儿?很多山寨币一发行就是几十亿几百亿枚,这样大的量,绝对不具备稀缺性。但比特币和其他代币依然有人买,是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不相信自己是最后那根韭菜。

6)大佬背书,是真人还是ps?

如果没有大佬背书和站台,很多项目都无法进行。有了大佬背书,也不能全信。毕竟这年头ps个照片也就两块五毛钱的事儿。大佬都有微博,可以看看大佬是否转发过该项目的白皮书。必要时可以私信求证一下,不过基本上不会得到回复。

7)技术创新还是集资创新?

所谓集资创新,就是证据不足没有定罪的非法集资。目前人心浮躁,每个人都想不劳而获。很多公司挖空心思用在商业模式和集资创新上,真正用于生产建设的很少。因此这种经济一定是有风险的。经济就像液体,当容量不够的时候,只能靠循环的流量制造水源充足的假象。资金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整个资金链就会短断裂。这个时候投资者就打水漂了。

8)该项目的应用是提升了生产力、节约成本,还是仅仅为了发行代币?

传统的中心化的系统为了确保数据安全要投入巨大的成本。而区块链的分布式节点不但能解决安全问题,而且分摊了服务器的成本。

但没有实际业务的区块链,则属于空转机器,白白耗费电力。没有产生新资源,没有创造新产品,也没有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什么问题都不能解决,这样的代币有什么意义?

9)作为投资者,你和其他投资者的层级关系是什么?

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去中心化的结构是扁平化的多对多关系,而不是至上而下的层级关系。因此,靠发展下线,靠寻找接盘侠来变现的金字塔结构,一定背离了区块链的本意。

只要投资前思考这几点,就能让你减少成为韭菜的可能。

相关资讯Rel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