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会是区块链的天堂吗?一文读懂香港炒币现状

互联网 2019-05-27 18:21:08

最近一篇《香港,暮气沉沉》的文章刷爆朋友圈。

作为区块链行业的观察者,我诚以为然。在区块链领域,香港已经事实上落后于新加坡、美国、日本,甚至瑞士。

但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以及大陆出海的第一站,香港正奋起直追。

去年11月,香港证监会(SFC)出台了数字货币的专项规定《香港证监会虚拟货币监管规定》,针对虚拟资产出台特定条款条件,并推出“沙盒监管”。

多个政要也积极倡导抓住区块链先机,甚至警告:“如果今次香港再失去全球虚拟资产以香港为基地的先机,其造成的后果将比失去阿里更严重。”

我身边也不少朋友积极咨询香港的情况,甚至已有不少先行者。

本期对话,我选择了香港唯一法币交易所TideBit的首席运营官曾俊杰先生,试图还原香港数字货币投资的现状。

曾俊杰是香港大学法律硕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金融硕士,除了执掌TideBit 外,还是香港上市公司的执行董事,持牌券商董事,之前任职香港汇丰银行、中银国际等国际投行。

他2013年开始买入比特币,在美国华盛顿搞比特币普及讲座,多次接受南华早报、彭博的采访,可以说是香港币圈的意见领袖之一。

从香港政策落地到交易所格局,从香港市民炒币现状到买卖习惯,本期对话都有所谈及。

对于想进军香港的朋友们,我相信本文是一个不错的参考。

A

冯军:前几天媒体报道有两个交易所进入香港的沙盒监管,这是真的吗?

曾俊杰:我可以负责任地讲,目前没有任何一家交易所进入到监管沙盒里。那几家交易所可能只是申请,但是不太可能已经获得通过,那篇文章也许是交易所做的宣发。

冯军:据我所知,自从沙盒监管政策公布以来,业界似乎并不积极,这是为什么?

曾俊杰:因为进入沙盒的条件太苛刻了,几乎没有交易所能够符合条件,随便说一下几个要点。

一.进入沙盒需要向香港证监会说明你的用户是专业投资者,而不是散户。根据香港证券/期货法的定义,所谓专业投资者,就是需要800万港币以上的资产。

而且需要证明你的每一个用户都拥有800万港币资产。没有一家交易所能够完全合规做到这个。

二.交易所需要为平台里的100%线上虚拟资产(热钱包)进行投保,95%线下虚拟资产(冷钱包)投保。比如说你交易所里存了用户的100亿港币,就需要为95亿购买保险,而且保费肯定很贵很贵。

三.交易所需要获取第1、7号类金融牌照。这倒不是最困难的事情,因为只要有些钱就有可能拿到。

所以很多机构吹嘘的自己的牌照资源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实操中的合规是最难的。目前来看,我们还没有遇到任何一家交易所可以做到运营合规。

编者注:香港1-9号金融牌照分类及申请条件汇总 (http://wemedia.ifeng.com/53632129/wemedia.shtml)

冯军:既然条件如此苛刻,那你如何看待香港证监会推出的沙盒监管?

曾俊杰:它更多是框架性声明、概念性的东西,是一个探索。沙盒监管就是让专业投资者先在沙盒里玩一玩,看看情况怎么样,证监会再考虑接下来要不要监管、要不要发牌照。

目前市场对沙盒监管存在一定的误解。它主要监管的是证券类型的代币,而不是目前市面上的代币。

早在2015年,香港金融管理局认定BTC是商品。

从理论意义上来说,现在所有交易所做的大都不是证券通证,所以也没必要进入沙盒。

冯军:那现在香港发币或者ICO、IEO都不违法吗?

曾俊杰:香港奉行“法不禁止皆可为”。目前发币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只要发的不是证券类型代币就都可以不太受限制的做。

所谓证券类型代币主要有三个特点:1、这个币是否带有股权性质的权益;2、这个币有没有债券性质;3、这个币会不会构成一个投资计划。

当然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具体分析。

香港证券和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有关首次代币发行的声明

冯军:按照这个逻辑,在香港开数字资产交易所也不违法吗?

曾俊杰:是的,目前还没有所谓的牌照,监管部门也没有说是违法。

实际上开交易所、发币,老百姓炒币、买卖都不违法。

2015年,香港金融监管局将代币定义为虚拟商品,这就意味着可以交易。那么交易所也就类似于电商平台。

只是交易所必须进行反洗钱、KYC,如果发现可疑交易,必须向监管当局及时汇报。

冯军:在现实中,为什么很少交易所能在香港落地?

曾俊杰:实际上,在香港做数字资产交易主要障碍在于银行。

尽管在香港开数字货币交易所和进行数字货币交易不违法,但是银行作为商业机构可以选择是否与数字货币交易所合作,进行这项业务,提供服务。

很多交易所的银行账户被银行封掉,很多用户的银行卡也被冻结。因为银行不愿意参与到这个商业活动中,提供这项服务。因为他们会默认从事数字货币交易的账户,容易卷入到洗钱、诈骗或其他违法行为中。

另外一方面,在香港银行的账户体系本身就比内地复杂,在香港开一个账户一个月的时候,需要提供各种资料,这些老百姓也习以为常了。如果从事商业活动,更是经常需要向银行提供资金来源证明或者其他资料。如果银行账户或者某笔划款被暂停,询问银行只会告诉你要去做合规,但是不会告诉具体违反了哪一条政策。

B

冯军:香港市民炒币有什么特征吗,和大陆的币民有什么不一样?

曾俊杰:他们还是比较谨慎,只对主流币BTC、ETH感兴趣,特别是70%以上都是买BTC。小币种在香港没有什么市场。所以我们TideBit目前主要开通了主流币交易。

他们也不太热衷于行业那些炒作的新概念,可能跟他们自小受到的教育有关,具有强烈的自我风险控制。

冯军:香港币民的年龄构成咋样?信息获取渠道是哪些?

曾俊杰:主要还是年轻人居多。但是香港市民比较富裕,所以充值金额比较大,人均持币资产在10万港币左右,30-40岁之间的人是持币资产最多的。

整体而言,数字货币投资在香港还未进入主流社会,一般老百姓没有觉得它是一个新的资产配置。

还有就是香港主流媒体对数字货币的报道都比较妖魔化,传统经济评论员的评论也都比较负面。而它们在香港市民中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香港币民不相信区块链媒体,特别是那种拉盘性质的信息,他们尤其反感。

冯军:香港市民买了BTC等主流币就持币不动吗,还是会进行更多其他操作?

曾俊杰:大部分确实是持币不动。但我们也看到很多市民在我们TideBit用法币买入主流币后,提币到其他平台,再去买小币种,做币币交易。

从我们后台数据来看,提币到币安的是最多。

我们觉得这样也挺好,TideBit就相当于一个增量资金入口。

冯军:香港本地有发币项目吗,为何很少听说?

曾俊杰:香港本地发币项目比较少,因为没有啥受众,本地市民的参与感极低,他们不太相信CX模式。

像之前发币的几个项目,都因为没啥受众,后来转移到台湾、日本去了。

很多区块链会议在香港召开,但与会者估计只有10%的人是香港本地人。

冯军:但还是很多大陆项目想跑到香港来,这是为什么呢?

曾俊杰:香港毕竟是全球金融中心,又是大陆改革开放的门户,这里聚集了全球金融人才,而且政策开放,成立公司、搞融资都比较方便。

这样,很多想来大陆发展的海外项目,首先会到香港设立办事处。很多想到海外发展的大陆项目,也会首选搬到香港来。

特别是大陆的“9.4”政策颁布之后,几乎所有大陆项目都开始做风险隔离,把核心人员搬到了香港。

所以目前的现状是,香港的数字货币从业人员非常多,在全球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比如EOS虽然注册在开曼群岛,但是BM长年在香港;全球最大的BTC期货交易所BitMEX注册在塞舌尔,但主要人员也在香港。

我个人认为,香港还是很有可能成为全球区块链金融中心之一。

本文来源:区块链plus,巴比特经授权转载,有所删减。

作者:冯军槐溪先生

点击查看原文链接

相关资讯Rel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