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Ethereum的一些分析调查

互联网 2016-05-13 15:13:00

先看看Ethereum这个名字,分为两部分,字首是Ether,也就是以太。理工科的该耳熟能详,是亚里斯多德假想的遍布宇宙无所不在的介质,用于传递电磁波。这个词后来进入网络,以太网成了目前最主流的网络的物理层和链路层的实现。

ethereum

字尾是eum,出现在拉丁文的科学用语中,最常见的就是petroleum即石油的字尾。我觉得坊这个字翻译的有误,该用“油”或者“流”来说,以太流不错,是一种液体的感觉。

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的石油。既然比特币是网络上的黄金,那么以太流就是网络上的石油。黄金用于储值和交易,石油也曾被称为黑色黄金,部分拥有储值能力,但石油更大的价值在于其有大量的工业用途,整个世界没有石油就无法运作。由此可以看到以太流设计的巧妙之处,避开了其他山寨币单纯模仿比特币,都想来和比特币争抢做储值和支付而结果因为社区过于薄弱而最终只能沦为炒作的下场。

Gavin说过,当他第一次听说比特币的时候,他会自己仔细研究一下这是不是个骗局。以太流也是,它到底是不是个骗局?到底以太流有没有真实的价值?

以太流按开发者说法是运行智能合约的网络,而Ether是其燃料。这个比方对大多数有车的人来说不难理解:车要跑就要燃料。而从理论上来说也说的通:这些燃料是以太流网络的矿工为了给以太流的用户提供智能合约的运行而收取的费用,类似比特币的手续费。

那么,智能合约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问题很抽象,前一阵有机构分析过,如果简单的将真实世界中的物体映射到区块链,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个映射本身的有效性需要中心化的权威机构来保证实施。但考虑到智能合约的使用方大都是大型企业,其企业可以在产品中加入一定的措施保证合约的实施,比如说电子锁等,那智能合约就能找到一定的应用场合,IOT是目前较为明显的一个方向。中心化的机构使用以太流的好处就是避免了自己去维护一整套收费网络,只要付钱即可。

很自然的一个想法就是,为什么比特币不能实现以太流的功能?智能合约的功能比特币中其实也有,就是比特币支付中的P2SH,但这部分是底层的功能(可以说如果你精通P2SH的话,那就是比特币专家了),比特币的脚本又非常简单,无法象以太流脚本一样可以编程实现循环等复杂功能。比特币的交易其实都是转账,而转账费用又相当高昂,这就阻止了用比特币转账来实现智能合约,最乐观的估计就是可以在某种侧链中另外实现。此外,事实已表明,即使一个有多数共识的2MB扩容都因程序员内部争权夺利而无法实现,怎么可能未来再重定义脚本并实现多种功能扩展去追赶以太流?技术上来说比特币在这方面已落后以太流两年左右,再试图从事这个副业的风险就高多了,很有可能比特币还是专注在自己的本职即储值和国际转账上。

那么,可不可以山寨?以太流是开源的,但正如比特币开源也没几个人搞得明白里面到底是怎么回事,比比特币功能复杂的多的以太流,抄来了基本没用,因为Ether的价值不在于储值,而在于有人源源不断的开发应用,没有应用的山寨以太流毫无价值。应用主要是靠以太流的客户不断在其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而开发者很容易采用。微软已经在最近的一次展览会上展示了基于以太流的智能存储方案。

从监管上来说,私发货币迟早会遭到银行和政府的严重打压和监管,但搞点石油却是促进经济活动的好事,这点上以太流未来的政治不确定性要小的多。在面对金融监管时可称自己是能源类商品,这也是一个优点。而以太流作为一个框架,其上面可以进一步开发出大量令监管机构智力完全不够用的抽象产品,在避开监管的路上可以一路领先。

再看开发者。就像科大的少年班一样,有些人天生大脑就和一般人发育不同,以太流的创始人Vitalik Buterin估计就是如此,19岁就能迅速搞明白比特币核心代码,并吸收比特币社区多个不同的技术方案优点,扩展出功能强大而复杂的系统。相比之下吭哧吭哧的比特币core程序员差远了。我参与过的大型电信软件项目中和成千上万的西方程序员打过交道,其中不乏极为聪明的首席架构师,但从没见过Vitalik这样的奇才,估计中本聪也跟不上他的节奏。

以太流的各种技术资料充满了术语,极为费解,不知是因为故意不想让人看懂,还是确实技术含量很多只能用术语。很有可能是后者,因为每个问题在他们论坛上都有答案,尽管那个答案里通常又有数个待解释的问题,要想问题套问题做出个极大的忽悠,似乎没必要。看他们的论坛就能感觉到,懂的人都是专业人员,不像比特币,任何人在网上花上一周就可完全搞懂了。一般来说,系统过于费解会导致市场接受度变差,但因为以太流面对的不是普通用户而是有智能合约需求的大型企业,所以可能成为一个流行的商业化解决方案。

从有需求的企业角度来说,有两种选择,一是直接用以太流网络运行智能合约,支付一定的燃料费用,完全外包;另外则是把以太流的源代码抄来,自己山寨一个网络,不用付燃料费用,但要付很多的资源在研发,维护,网络安全上,可能效果和开销完全比不上前者。所以以太流网络是靠其技术和服务赚钱,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任何人都可以抄袭比特币源代码并开始发行货币不同,抄袭以太流源代码无法直接使用,必须结合你的实际应用并自己编程智能合约并找到愿意使用的客户,同时还要架起分布式节点。如果没有足够的理解,就无法精通以太流的一全套体系和思维,更不要说应用了。

从使用上来看,以太流支付区块确认速度十几秒,区块大小几十KB,挖矿算法抗ASIC化,对孤立块也提供部分的矿工奖励。ETH目前发行量不限但通膨率逐渐下降,最终接近为0,算上不断丢失的ETH,最终也是通缩。但对一般人来说,产量永远不变就比总量有限要难理解,所以他们也在计划一年内改为PoS时可能会改为总量有限,这种一上来先总量无限,日后再通过升级协议改为总量有限的策略,给予投资者更多想象空间。

可见,以太流和比特币相比完全是走的另一条路线,不是货币,是针对大型企业的智能合约需求,以及很多目前还只有一个设想的区块链应用场景。比如他们最近发布的DAO,就是个侧链IPO项目,用于成立分散式自治组织以减少机构的管理成本。一般币民连比特币的区块上限和区块大小都分不清的,怎么可能会理解的了DAO,谁又能想象这种东西的用途?显然这是针对有极强抽象思维能力的公司高管的产品,让我隐隐想起了CDS和MBS这类金融大泡沫的始祖,以太流似乎具有造就一个新的金融大泡沫的前提条件,如果银行有人推的话……

看看今天coindesk对DAO“道”的介绍:

What is the DAO?

It’s likely best to think of The DAO — which is sometimes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DAO Hub — as a tightly packed collection of smart contracts written on the Ethereum blockchain.

有谁看懂了???

因为技术烟雾弹很多,也有可能这一切就是个炒作,但考虑到Ethereum背后是由强力的瑞士机构支持,有很多的大客户关系,而设计的初衷也是处理除货币以外的所有其他区块链应用,应该还是会找到一些真实的应用的。那样的话随着应用增多,Ether也将变得紧缺。不过目前还看不出有什么对其价值进行评估的模型,无法评估Ether的真实需求有多大。

观察以太流相关的网站,可以感觉到无论界面还是功能都相当专业,是金融机构而非业余黑客所为。以太流除了在市场方面比比特币要落后几年以外,在其余多个方面如技术成熟度,开发者的能力和管理规范,产品的覆盖广度,以及政治上的不确定性相比,都领先很多。目前以太流还未碰到象比特币这样的交易容量瓶颈而导致的路线分歧,但因为其团队有明确的领导层,又有高素质的金融机构在后面主持大局,应该可以避免比特币的内耗。

比特币已经将区块链的基本概念给大众扫盲了,以太流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发起的另一轮新概念炒作,但这些概念对一般老百姓来说是完全没有可能理解了,可视作一种将大公司的经济运作脱离传统金融体系的努力。

最后贴个Vitalik对于PoS的详细分析,明白人可以从中看到他讨论问题的方式具有相当高的抽象度,而高度的抽象正是准确把握复杂事物本质的方法。

相关资讯Rel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