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特创业丨数字资产经纪业务成新风口,IT金融基础设施先行

时间:2018-12-23 10:06:56

分类:区块链新闻

“进行更专业的划分会使这个行业更加健康发展,数字资产的经纪业务将是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港盛科技CEO魏琨在近日举行的新品发布会上表示。

近年来,随着数字资产规模的蓬勃发展,交易所数量也在迅速增加,据coinmarkETCap数据统计,全球数字资产交易所数量已经达到1.2万家。繁荣背后,交易所面临着交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差、客户量与交易量不稳定、资产流动性不足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魏琨认为,数字资产的经纪业务很可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口。

小交易市场格局

(小规模交易市场结构)

原因在于,在传统金融市场,各参与主体分工明确。交易所是提供交易的场所和交易设施,负责制定交易规则以及审批股票的发行。经纪商是针对于机构和零售市场,接受客户的买卖股票委托订单。

现行的加密数字货币行业,交易所承担了两方面的职责,一方面是需要开拓和服务用户,另一方面是确保交易市场的稳定。

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潜在的风险,我们认为,未来交易的模式将会是交易所将拓展用户的职能下放给经纪商,经纪商去帮交易所解决用户的问题。而交易所会更聚焦在交易场所的稳定,市场的交易制度可能也会变成席位制,这样做的好处可以更大的拓展这个行业的规模,同时有效地降低风险。”

基于这样的理解,港盛科技自主研发了BOMS+系列产品。BOMS+是将传统的金融IT与新兴的数字货币行业进行了结合,引入多层次的账户结构体系,多样化的交易手段和交易工具,以及全面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够很好地帮助交易所更加便捷快速地开展经纪业务。

据港盛科技CTO史亮介绍,BOMS+数字资产平台是港盛科技针对数字资产行业推出的基于资产管理、经纪业务相关的一个整体平台,包含GSBOMS经纪业务交易风控平台和PBOMS机构资产管理风控平台两款产品。

GSBOMS以SAAS云服务的模式部署,经纪商只需要通过在线云服务就可以灵活便利的接入,适合中小型的交易所去开展业务。PBOMS采用独立部署的模式,适合大型的交易所和机构客户。

与交易所采用的单节点集中式的撮合模式不一样,BOMS+采用分布式并行的系统,所以性能大大提升。单节点上账户支撑能力超过十万级别,单节点上的机构服务客户数量可以超过一千家,单节点的交易吞吐量每秒1200笔以上。

目前,港盛科技已经与火币、Zeniex、Coinlink等交易所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部署港盛的PBOMS系统。

经纪商,大势所趋

7月20日,火币推出火币云业务,依托火币在数字资产交易所领域的能力积累,火币云为合作伙伴提供在“零IT能力要求”下快速搭建安全、稳定的数字资产交易所。合作伙伴可以共享火币全球站的订单撮合系统、钱包系统、资产管理与清算系统,对接火币全球站的深度、流动性及行情数据。

对此,港盛科技创始人&CEO魏琨表示,火币云的发布,说明港盛科技看好的“数字资产券商时代”已到。GSBOMS也推出了“港盛券商云”,可以为交易所增强流动性和快速增加用户量,帮助其加速吸引机构合作伙伴,解决跨市场的客户交易、持仓管理难题,管理好跨市场交易风险。

实际上,近期头部交易所已争相行动:6月19日,okex发布公告,启动数字资产交易所开放共赢计划;6月21日,币安宣布,在全球局部地区试点启动“数字资产交易所开放联盟计划”。魏琨认为,这些行动表明了交易所是愿意让出足够的利润空间,让券商角色发挥作用,服务好零售客户,而交易所就可以更专心致志地投入到解决交易撮合的问题上。

信天创投合伙人蒋宇捷也认为,交易所竞争进入一个新的格局,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交易所竞争的策略,下一步竞争的热点就是以券商经纪为核心的竞争,把流量和客户转化成交易所真实的交易。“头部的交易所做的业务非常多,从行业长期发展来看,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交易所来讲,更多应该做得是用户的运营和用户的获取。经纪商业务底层一定需要专业的IT服务商来提供专业系统的支撑。”

加密数字资产交易市场趋向专业化

“把这事搁到15年、16年去做,很少人重视经纪业务,相应的IT管理工具也不多。”随着交易市场的繁荣,金融IT平台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自然而然在这个行业里面成长起来。

谈及加密数字资产交易市场发展趋势,史亮告诉,会有以下三方面表现:

1.市场主要投资者趋向机构化

从投资者角度看,早期个人投资者在币市赚了钱后开始机构化运作,配置研究员、交易员、风控员、投资经理。一个资金账户就无法满足不同需求,需要拆分成多个子账户,分配给不同权限的交易员操作。

从交易所的角度看,目前散户占比依然很大,持续交易的稳定性低,给平台带来的服务压力大,但是交易总量并不一定很大。机构客户大约占据平台的20%,但稳定性高,带来的交易量甚至可以达到80%。所以交易所需要竭尽所能服务好机构客户。

2.交易所竞争,从量的竞争到质的竞争

2017年底至2018年初,加密数字资产交投活跃性达到历史新高,一些交易所不得不暂停新用户注册。这表面上看是交易所服务器承载能力受限,背后还有可能是交易所意识到直接面向散户的服务与产生的价值之间并不理想。从交易量看,毕竟大部分散户1天至多也就零点几个比特币的交易量,还有一部分是买了不动的。从客户维护成本性价比看,一旦交易所出现异常,散户就会电话咨询、听信谣传、甚至投诉等,稍有怠慢,客户就流失了,维护代价相对较高。所以接下来交易所要从量的竞争到质的竞争,既有实力又具备专业素质的机构客户将成为交易所发展的下一个争夺点。

3.加密数字资产交易市场角色分化

一个产业链,参与的角色越多,稳定性越高,系统风险越低。在史亮看来,加密数字资产市场类似于金融行业业态的早期业务形态,相对比较粗放。围绕交易进行的所有功能在一个交易所里搞定,交易所既当爹又当妈,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角色不清晰,工作量很大。

对比股票等成熟的传统金融市场,有交易所、券商、基金公司、银行、清算所、登记结算中心、金融IT服务商等角色,加密数字资产交易市场如果要形成一套完备的金融体系,未来必然会衍生出来各种角色。细心观察,会发现明显的现象——一些交易所推出全球合作伙伴计划,这其实是在培养经纪商这一角色,交易所通过经纪商拓展业务,并分配给他们一部分利润。

交易所格局

(中大规模交易市场分层结构)

史亮认为,整个行业的趋势是在向多角色的方向发展,可能这些角色和功能是由内部衍生出来的,也可能是外部直接进来的。未来交易所可能会把自己的业务分块,甚至直接新建业务公司。券商、投资管理公司都有可能出现。

每一个角色背后,必然对应着相关的专业金融IT工具。“角色分工会不断去细化,这是通过比对传统金融发展沿革的过程,更容易看清楚的地方。也许未来的形态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但类似的分工会出现,这些可能性的分工将对应很多IT工具的应用。”

“创业+”专栏,为区块链领域初创公司服务,寻求报道或寻求资源,可发BP至邮箱:[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尽快给你回复。

免责声明:
本专栏为原创内容专栏,旨在发现和服务区块链领域创新者。作为第三方为读者提供客观的报道,真实呈现公司发展现状。不为任何一家被报道公司背书,特此声明。

分享

相关资讯

数字货币交易所

币界网 - 区块链与数字货币公司数据库

币界网·区块链·数字货币